乱清

第五十六章 驱龙入海(2/3)

p>  洪杨乱起,文宗敕令丁忧在籍的曾国藩兴办团练,曾国藩犹豫不决。郭嵩焘几度登门,反复劝说,曾国藩终为所动,出面创办湘军。

  曾涤生最终变成曾文正,始作俑者,是郭筠仙。

  郭嵩焘于左宗棠,也大致起到了类似的作用。

  郭嵩焘,实在是时代风向最敏锐的感知者。

  “顾问委员会”的第一桩差使,是筹办“奉恩基金”。关卓凡打的算盘,除了“赎买”宗室对“新政”的支持外,他还要通过“奉恩基金”,实现一桩同样重大的图谋:控制所有“新政”的企业的财务。

  因为“奉恩基金”的来源,是从各地新式工矿的盈利中抽成;而要抽成,首先就要弄清楚你有多少盈利,就是说,要盘你的帐。

  如此,就掌握了新式工矿的财务。

  关卓凡决定,新办企业,一律采用西法财务制度,就是“损益表”、“资产负债表”那一套。

  原时空的洋务,办的不伦不类,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财务制度老旧混乱,缺乏符合近现代企业制度的“数目字管理”,多少资源的浪费,多少人在其中上下其手,都根源于此。

  建立了统一的近现代财务制度,企业自己才清楚到底赚了多少,亏了多少;而关贝子呢,也才好查你们的账。

  还有,现在的中国,西法财务人才是奇缺的,哪儿有呢?

  上海的洋行里有。

  上海的广方言馆的西洋会计科里有。

  广方言馆下面的“会计速成学校”里有。

  嘿嘿,现在晓得俺多么高瞻远瞩了。以后中国的新式企业里,管财务算账的,都是从俺那疙瘩出来的人。

  原时空那些名字响当当的企业,现在大多还没有开办。话说在前面,而不是中途插进去,事情就好办的多。新的财务制度的推行,应该不会受到太大的阻力。

  但如果有人不理解甚至反对,郭嵩焘的“出身”就会起到一定的作用,因为办这些企业的,除了“轩系”,不是湘,就是淮。

  用郭嵩焘有大把的道理和好处,但也是有隐患的,最大的隐患,是他的和左宗棠的恩怨。

  这两个人,都是意气用事的人,同时,也都不是仰承上官鼻息的人,不是关卓凡说一句“你们别闹了”,就会乖乖坐下来合作无间的。

  这个心结,不能系得太久,不然迟早误事的。

  既然意气用事,就是姓情中人,由此突破,未尝不能演一出“将相和”。

  关卓凡说道:“筠仙,我知道左季高对不起你!”

  关卓凡举荐左宗棠西征,为左宗棠摆平洋人银行、筹借洋款的事情,也已经传到了燕京,则关逸轩和左季高的关系不言自明。郭嵩焘不能在关卓凡面前诋詈左宗棠,只好沉默不语。

  关卓凡说道:“左季高给我写信,说起这件事情,有这么几句话,嗯,‘于亲有亏,于义无悖;于私有惭,于公无愧’——他晓得对你不起,‘于亲’、‘于私’,都说不过去,只好以‘义’、以‘公’来自况了”。

  郭嵩焘轻轻地“嘿”了一声。

  关卓凡继续说道:“‘左骡子’的心肠还没有变成石头——且不论他的心肠是硬是软,左季高的眼光可从来是好的,筠仙,你晓得他是怎么品论你的?”

  郭嵩焘还真想知道,自己这个生平第一位“冤家”,人前人后,是如何讲说自己的?

  关卓凡微笑着说道:“左季高说,‘筠仙大才,非一省一地之格局。粤抚之位于筠仙,犹